日期: 2022-12-27 浏览量:116 来源:阜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责任编辑:许桓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连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冲锋在前、表率在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积极有效应对疫情高峰,全力保障全市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忠诚担当,也展现出保障全市人民身心健康的卫健磅礴力量。
深度参与防疫 彰显“中蒙医力量”
中蒙医药被誉为“民族瑰宝”。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市中医医院、阜蒙县蒙医医院等医疗机构坚持推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阜新中蒙医药在抗疫中的独特优势,使传统医学、民族医学发扬光大,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暖!6000多袋中医防疫“小药包”送到这里
12月20日上午, 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来到市社会福利院,将6640袋防疫“小药包”送给这里的老人,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寒冬,让老人们感受到了一份特别的温暖。这是阜新中医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要求的具体举措,更是全市卫健人坚守防疫主阵地、白衣执甲写忠诚的一个缩影。6000余袋“小药包”包括防疫代茶饮和预防流感的汤药。为了保证老年朋友第一时间使用到预防流感药品,市中医院专家团队精心研制,中药局、煎药室昼夜赶工,多人加班加点,在规定时间内保证药品质量,完成交接工作。
蒙医专家推荐蒙医药诊疗方案助力防疫
传承千年的蒙医药,在预防治疗新冠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有效的防治药物,有些已经在临床中体现出了很好的效果。
辽宁省蒙医医院(阜蒙县蒙医医院)主任蒙医师李权、白国军等蒙医专家也针对此次疫情向市民推荐了蒙医药诊疗方案,蒙医药在疫病防治中发挥了防疫、治疫、康复的重要作用。
生命至上 救治为先
救治为先,体现在医生的抉择。36岁的核酸阳性患者脑动脉瘤破裂,病情危急,救命要紧!市中心医院的医生们无惧风险,选择为其手术。为提高手术质量,避免影响视野,院党委委员、神经外科主任甄永煜术中毅然摘下了面屏,尽管这样会让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大大增加,但他依然坚定地做出了这个选择。
65岁的王大爷在家中突发大量呕血由120火速送至阜新矿总医院急诊科抢救。在患者无核酸结果的情况下,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给予患者药物止血,扩容补液抗休克一系列的积极抢救治疗,并在有效防护下行核酸检测。急诊内科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经过一系列紧张抢救,患者转危为安。“在没有核酸结果的情况下,你们冒着风险依然全力抢救患者,感谢医院,感谢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谢谢你们!”患者家属哽咽地说。
救治为先,同样体现在医院的服务。仅12月13日一天,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就相继接诊了8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90岁,还有一名86岁。因为发病紧急,8名患者均没有核酸证明。生死关头,等不及患者抗原检测结果,医院迅速启动疫情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手术预案”。刘冰主任、王学东主任带领各自介入团队立即展开救治。8台不同难度的心脏介入手术为8名患者开启了重生之路,让8个家庭重新拥有了欢声笑语。
生命至上 救治为先。没有纠结与犹豫,广大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轻伤不下火线 坚守诠释担当
无论是三年来穿着隔离服、在雨雪严寒里或是酷日炎炎下为群众采集核酸,还是舍小家顾大家,驰援各地并肩战疫,守护家乡人民健康冲锋陷阵,医务人员都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的主力军。时至今日,他们依然站在直面新冠病毒的第一线,把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使命牢牢扛在肩上。
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连续数日保持战斗状态,一个病倒了,另一个顶上来。当8名医生中有7人累倒了,只剩科主任韩飞一人时,他便日夜驻守在医院,六天内值了三个白班、三个夜班,睡觉都戴着N95口罩,就是不能让自己病倒。因门诊急诊不能停,科里的医生不待病情痊愈,只要能站得起来便纷纷返回坚持工作,缓解科室压力。
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广大医务人员用尽全力保障着患者医疗救治的需求。因为本身处在高风险的环境下工作,一旦出现感染就会导致减员,很多医务人员基本处于连轴转的状态。但所有的困难在护佑生命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他们互相鼓励,相互提醒:千万做好防护!争取晚感染一天是一天!咱们至少坚持到感染的同事能返岗换班,坚持就是胜利!“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筑就了他们的坚定信念。
暖心的“答卷” 坚强的“医”靠
10余天,接诊300余例“特殊”孕产妇,20余例孕产妇成功分娩,满床,零投诉,对接联系电话上百个......一组组数字,带着生命的热度,温暖人心......这是特殊时期,市二院(妇产医院)疫情防控楼内,医护人员克服万难为特殊孕产妇安全交出的暖心“答卷”,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新阶段,医护以使命迎接新生的工作缩影。
在这里,医务人员24小时为爱坚守,让每一名新冠阳性患者都能安心入院,顺利分娩。全力确保孕产妇在特殊时期分娩“医路畅通”。他们中,有胆囊切除需要在家休整调养的患者,有身怀六甲却依然坚守在一线工作的孕妇护士,他们的家里也有阳性的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产科二病房主任夏丹家里仅剩下80多岁高龄的老父亲一人,一起战斗的同事都劝他回家照顾父亲,但她只是看了一眼便匆忙返回岗位,因为疫情防控楼内同样有她放不下的患者,心里怀着对家人的无比愧疚一直率领大家坚守。
在阜蒙县人民医院新冠应急手术室里,一名新冠阳性产妇的手术正按照阳性患者手术流程进行,医护人员全部三级防护。在大家全力以赴、通力合作下,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一个重4000克的宝宝出生了,母子平安。尽管厚厚的防护服下,尽管手术衣已被汗水浸湿,但现场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家纷纷感叹,即使是新冠病毒,也无法阻挡爱与希望!
筑牢“防护墙” 守住“生命线”
近来,120急救中心接警量的骤增,急诊科的出车任务量也不断地刷新着“纪录”,市创伤急救医院120急诊科24小时坚守岗位,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急诊队伍,坚定地守护着城市的生命绿色通道。当警报接二连三的响起,他们忙的只有一句话:出车了,快走!随着蓝灯闪烁,救护车飞驰而去,已不记得这是一天当中第几次奔赴在出诊的路上。
同样,在阜蒙县人民医院,120调度室急救电话的呼入量也在急剧增加。医护人员、驾驶员、调度员已经忙到“起飞”。“生死时速”“争分夺秒”是它的代名词。这里不仅没有白天与黑夜的区分,更容不得半点怠慢和迟疑。面对大量需求,他们顾不上吃饭喝水,也没时间休息,更别提回家了。科主任、护士长,已经在科室“扎营”,家里发烧了几天的孩子,无暇顾及,卧病在床的老人,无法照顾……即使这样,全科人员没有一个退缩,势将与病毒“死磕到底”!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
全市卫生健康战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赢硬仗的信念、勇气和意志,坚守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最大限度地呵护百姓的生命健康。
坚持就是胜利,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春天就在前方。
主办单位:阜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海州区矿工大街2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swjw@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0202000069号
辽ICP备2021000734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11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265160 网站举报邮箱:fxwjw@fxwj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