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彰武县医共体建设经验在省交流分享

日期: 2022-09-15 浏览量:202 来源:阜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科 责任编辑:许桓 文字大小:

  市卫健委积极推动我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坚实完善。全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实现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整体输出。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在辽宁医联体工作交流简报中重点介绍了我市彰武县的医共体建设中取得的成绩。

  彰武县健康医疗集团 2020 年 12 月 1 日正式成立,是以彰武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包含全县 5 家二级医疗机构和 23 家乡镇卫生院共 28 家成员单位,覆盖 33.4 万人口。医疗集团设理事会,理事会是集团的最高议事机构和权力机构,对集团内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集团下设医共体办公室。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核算管理等 13 个业务管理中心和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 7 个技术共享中心,使各成员单位在医院管理、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实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卫生资源共享。

  彰武县健康医疗集团在人员紧缺、设备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以急诊急救和专科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建立急救派驻点和心电中心远程会诊、下派业务挂职副院长和骨干医师等形式,将优势资源下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就医就诊平台,逐步实现分级诊疗。通过双向转诊、首诊在基层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逐步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下沉优质医疗资源 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下派科主任或副高级职称医师挂职业务副院长和骨干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查房、临床带教。让县域内百姓在家门口乡镇卫生院享受到优质、高效、连续、综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卫生院的收费标准享受县级医院专家级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医共体内诊疗同质化。目前,医疗集团共派驻挂职业务副院长 11 名,骨干医师 7 名,诊疗服务约 4000人次。依托总院急救中心,共建 7 个 120 急救派驻点,近期正在筹划再建 3 个派驻点。医疗集团先后投入 50 余万元,为派驻点配备急救车辆,除颤仪、心电图机等。缩短急救半径,构建黄金半小时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促进基层人才成长,完善培养机制

  建立培训基地,健全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乡镇卫生院人员定期到县级医院进修培训,目前有 20 余名医疗、护理、医技人员到县级医院进行长期和定期培训。实施村医素质提升工程,医疗集团每季度举办村医能力提升班,对村医进行专业化培训,每年将所有村医完成一轮培训。目前开设了 3 期培训班,共有 184 名村医参加了培训。

  三、以专科建设为引领,打造急诊急救体系

  2021 年 7 月 26 日,辽宁省彰武县人民医院健康医疗集团总院召开彰武县胸痛救治单元启动会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单位及胸痛救治点授牌仪式、彰武县胸痛中心联盟第一次学术会议。县级胸痛中心联盟的成立、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是胸痛中心总部的专业要求,符合国家医改的“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胸痛救治点的建设为彰武县独有,此举是把胸痛救治的哨点推到了中国医疗的最前沿—村卫生室,旨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诊断、第一时间转运、第一时间救治,最大限度缩短发病到血管开通的时间,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最高理念。

  胸痛救治单元和胸痛救治点的建设,完善了胸痛从点到单元,到中心的救治体系建设,同时需要完善的运行机制保障其高质量运行。因此,对村医、乡镇卫生院、胸痛中心的所有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提高医术,又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胸痛救治单元和胸痛救治点的建设是胸痛中心工作的一部分,是彰武县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的组成部分,更是彰武县急诊急救的一部分,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肩负着“试验田”的历史任务。在打造彰武县急诊急救体系的工作中将起到引领作用。由彰武县胸痛中心联盟负责组织实施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胸痛救治单元及各村卫生院胸痛救治点建设工作;指导彰武县各医疗机构规范急性胸痛患者救治及转运流程,构建网络医院开展以急诊介入为主导,静脉溶栓为补充的再灌注治疗的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将各胸痛救治单元及胸痛救治点纳入彰武县医疗质量管理,实现常态化质量监管,健全彰武县急性胸痛患者协同救治体系,推动医共体建设,建成彰武县全覆盖、同质化、规范化的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第一批共建设 9 家胸痛救治单元和 22 家胸痛救治点,其中章古台分院、后新秋分院和冯家分院在 2021 年 12 月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总部第一批胸痛救治单元评审授牌。

  2021 年彰武县域医疗机构就诊率 92.9%,提升 2.9 个百分点;基层就诊率 65.6%,提升 10 个百分点;医疗集团乡镇卫生院普通门诊人次平均增长 3 个百分点,住院人次增长 12 个百分点。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