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9-04-04 浏览量:258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耳朵是我们的五官中最不起眼的,它的健康也最容易被忽视。可是,耳朵却是最脆弱的,在我国存在听力障碍的人当中,因为不注意保护而造成后天失聪的占80%以上。
听力是怎样产生的
听力有问题的人,不仅日常沟通困难,还会有孤独和沮丧感。
听力的产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捕捉收集之后,由耳道传入,带动鼓膜振动。
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耳蜗,在耳蜗里,声音从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通过前庭神经传送给大脑处理,最终成为了听觉。
听力受伤分5个程度
在听力产生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听力效果,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听力损伤。
人耳的听力范围通常是20~20000赫兹的声音。除去一些外伤等干扰因素,人的听力一般在18岁左右发育到完全成熟状态,随后开始逐渐下降,尤其在五六十岁后下降得尤其明显。
这是因为处在耳蜗最前端控制高频的毛细胞,长期暴露在声波下,最容易受到伤害死亡,因此听力损失往往从一些高频声音开始,逐渐变得听不见。
世界爱耳日
关爱听力健康
落实国家救助制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如果把耳聋的严重程度按听声音的能力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
轻度耳聋,在声音很小或在环境比较嘈杂的情况下,听声音有点困难;
中度耳聋,正常的交流就有障碍了;
中重度耳聋,就需要别人用最大的声音说话才有感知;
重度耳聋,就需要人贴到耳边大声喊才能感觉到有声音;
极重度耳聋,基本上就没有办法感受到声音了。
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听力损失的干扰因素是不同的。婴幼儿以遗传性耳聋为主;青少年主要受到噪声性损伤;而成年人易发生突发性耳聋;老年人则易产生老年性耳聋。
注意!最伤耳朵的十个习惯
如何爱耳护耳?
1
防止耳内进水,预防外耳道炎症
我们的外耳道有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者洗头洗澡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者用棉签把水吸干。
2
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我们听觉的产生与耳内的耳蜗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它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如庆大霉素等,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有些人对这些药物非常敏感,所以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3
感冒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咽鼓管的结构相通,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顺着这个管子逆行感染引起急性中耳炎。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感冒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4
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与之相伴的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多。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或者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越早治疗越好,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比较难了。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应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尽早治疗。
5
预防噪音聋很重要
噪音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音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音性耳聋,很多人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音性耳聋最常见的原因。噪音聋治疗难度大,一但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所以主要还是靠预防为主。
6
不正确的掏耳朵会损害耳朵
人们喜欢用指甲、挖耳勺甚至铁签挖耳朵,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刺破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道发炎甚至鼓膜穿孔,严重的会影响听力。所以平时尽量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也不要形成频繁的挖耳朵习惯。
主办单位:阜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海州区矿工大街2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swjw@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0202000069号
辽ICP备2021000734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11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265160 网站举报邮箱:fxwjw@fxwj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