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医国粹 显中药魅力

日期: 2024-05-29 浏览量:4 来源:阜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科 责任编辑:许桓 文字大小:

  近年来,传统中医药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市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健全中蒙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进一步挖掘自身特色,加快推进中蒙医药强市建设。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为全面推进“健康阜新”建设和阜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交流合作指导,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阜新蒙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已经得到省内外的广泛关注,阜新县新尚实业有限公司、中褚生态农业(阜新)有限公司等本土龙头企业,鸿源合作社、百草药材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带动蜘蛛山、佛寺、务欢池等乡镇走在蒙药材种植的前列;朝阳百康中药材种植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域外种植企业相继落户阜新,酸枣等新品种的引进栽培成功,拓宽了阜新道地蒙药材种植的空间,在推进防风固沙生态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辽宁博奥泰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农科院、辽宁科技大学等科研和高校,与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建立起了长效产学研合作机制;安徽亳州、内蒙牛家营子镇种植技术人员为种植企业和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玉簪花、射干、桔梗等10余个品种的道地药材,规上种植面积达10330亩,种植效果良好,具备道地中蒙药材种植的产业基础优势。为保护野生道地药材多样性,我委积极向省中医药管理局申请建设阜新县蒙医医院中蒙药材苗圃保护基地,获批资金160万元,用于苗圃保护基地建设维护等,阜新县蒙医医院中蒙医药苗圃建设初见成效,培育50余种中蒙药材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二、提升中蒙药产品质量,打造院内制剂拳头产品。

  2022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蒙)医药强市的实施意见》,为中蒙医药的产业发展注入动力。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协调省药监局利用现有优势,全程跟踪服务,精准扶持企业发展,鼓励蒙药产品研发,聚力打造拳头产品,深入辽宁蒙医医院制剂室,在制剂新品种的名称、标签及说明书、处方组成、配制工艺等方面进行指导。蒙医院现有35个经验方取得院内制剂批准文号,2020年前蒙医院有29个院内制剂品种,2020年至今增加槟榔温肾丸、七味土茯苓丸等6个新制剂品种。目前仍有5个处方正在做新制剂申报前准备工作。

  三、加强中蒙医药创新发展,推进中蒙医药新药研发。

  在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市成立了以天津天士力(辽宁)制药集团、蒙医医院、辽宁省药品检验检测院、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医药职业学院5家单位组成的中(蒙)医药产业联盟,成功申报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该项目拟完成蒙药清肝八味丸的制剂备案、新药研发及3个保健食品的开发。2023年,市科技局帮助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争取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重大项目,“蒙药材玉簪花有效成分和提纯技术的研究及相应药食两用品种的开发”项目获得100万资金支持。

  四、推进中蒙医药药事管理,试点中蒙医药服务产业。

  省中药质控检查组对全省52家医疗机构开展了“放心用中药”专项质控检查并进行了排名。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在全省药事检查评估的医疗机构中,我市迎检的医疗机构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其中,阜新县蒙医医院的医疗机构中药质控总排名为第3名,县级医疗机构中药质控排名为第1名;阜新县中医医院的医疗机构中药质控总排名为第15名;阜新市中医医院未参与排名,但该院的药事管理工作被省中药质控中心大篇幅通报表扬。发挥旅游观赏、药用学习和文化融合的作用,将中蒙药材种植与文化旅游相融合,阜新三合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黄家沟旅游薰衣草观赏区、宝地温泉小镇等被评为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

  五、全面加强宣传普及,弘扬中蒙医药文化传播。

  加大主流媒体对中蒙医药历史典故、名家故事、拳头产品、特色疗法的宣传力度,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兴媒介上,推出一批针对不同受众的纪录片、宣传片、短视频等文化产品,切实推动中蒙医药“走出去”。大力支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扩大基层蒙医药服务范围,强化辽宁省蒙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和“智慧蒙医医院”建设,蒙医院的院内制剂可以在医共体范围内联合使用;探索在沈阳、大连等区域中心城市开设蒙医药诊疗服务体验场所,切实以丰富的诊疗服务体验来深化蒙医药的普及应用。

  六、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组织中医药实践活动。

  利用《生物学》《人与自然》《可爱的阜新》等学科,结合《中医药法》颁布、中医中药中国行等活动,组织学校开展学习了解中医药的主题班会、读书、演讲等活动,其中,海州高中学生制作的中药香囊受到省教育厅专家的好评。2023年,全市先后组织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以“饱览绿色长城 传承治沙精神”“体验多彩研学 共绘成长画卷”等六大主题,组织3530名学生先后到沈阳、大连、丹东、彰武治沙基地等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等方式学习辨识中药材,了解中医药文化。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