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3-08-31 浏览量:66 来源:阜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 责任编辑:许桓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近日,由市卫健委主办、市精神病防治院承办的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卫生救援应急演练在市精神病防治院北院区院内举办。
演练模拟某地发生地震灾害,导致部分人员伤亡。遇难者家属及部分轻伤员被安置在临时安置点,部分伤员、遇难者家属产生了急性心理应激反应,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哭泣、紧张害怕、焦虑不安、头昏、胸闷、心悸、失眠等心理生理症状。
卫健部门接报后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心理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心理卫生救援队伍快速集结奔赴现场。根据受灾群众不同的应激反应采取不同的救援方式,心理卫生救援队伍按照人群分类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包括心理健康宣教、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辅导及特殊人群辅导,对重度应急反应群众则在充分评估后及时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医治。
市卫健委副主任杨德英对此次应急演练进行点评,对演练全程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整场演练组织协调细致周密,演练内容丰富、场景逼真,应急处置合理。他要求,心理卫生救援队伍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心理救援能力,完善细化应急措施,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演练,应急队伍参与突发灾害事故心理卫生救援全过程,使队员们熟练掌握了心理危机干预突发事件各项准备工作以及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高效地开展救援行动,对提高全市卫健系统心理卫生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推动心理救援工作有序开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健康小课堂
心理应急干预救援
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当事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心理上的伤害。灾难过后,身体上的伤痛可以很快医治,可是心理上的伤痛要怎么才能恢复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灾后心理创伤和灾后心理救援。
灾后心理创伤
灾后心理创伤指灾难带给人们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严重的可以导致当事人罹患精神障碍。据报道,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灾区群众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 10%~20%,一般心理应激障碍更为普遍。救治不及时则会给当事人留下一生的阴影,严重影响灾后的新生活。
灾后心理创伤影响的人很广泛,不仅仅是遇难者家属以及幸存者,还可能包括目击者、救援人员、官员、记者、遇难者同事等,他们都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灾后心理创伤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1、麻痹期,这个时间段当事人刚刚经历灾难不久,应激反应强烈,精神处于麻痹状态。
2、人道期,这个时间段当事人受到大量灾后援助,开始对灾后生活出现一定程度的适应,展现对重建生活的积极姿态。这一段时期也是心理救援的最佳时期。
3、幻灭期,灾后数月至几年,援助减少,媒体关注减少,当事人容易产生孤独无助害怕等情绪,会反复回忆灾害场景,对新生活感到幻灭,患上抑郁躁狂等精神障碍,心理阴影难以抹去。
灾后心理救援
灾难后救死扶伤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灾后心理问题。灾后心理救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对当事者
1、不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及时向周围人求助,宣泄自己的痛苦情绪。可以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心理疏导。
2、正视灾难,不要勉强自己遗忘,不要逃避,学会正视这场灾难。
3、保持充足的睡眠,营养均衡,充分运动,这有助于维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4、出现明显精神障碍症状时,及时前往相关医院就医,遵从医嘱进行治疗。
对社会
1、对灾后群众的心理救护要及时进行、长期维持。
2、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辅助灾民的心理问题,如开通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在报刊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请有关专家做客网站在线解答网民提出的问题等。
3、充分重视社会力量在心理干预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号召民间团体与普通市民在自然灾害的救助过程中发挥自救互助的作用。
我们能为灾民做什么?
1、陪伴
灾难过后,特别是经历了重大灾害的当事人一般会有恐惧心理。此时,很多人以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其实这是较错误的做法,此时的当事人是听不进去所谓的“好言相劝”的,真正有效的是对当事人的陪伴,此时的默默无言会胜过千言万语。
2、倾听
想办法让当事人说出心里话,像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不好的感觉、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能够让他们将内心的不安、焦虑获得一定程度的释放。
3、理解
一杯温开水,胜过千万言语。递给当事人一杯温开水,让其感觉手中热水的温度,这种关怀的动作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4、无条件接纳
对于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不要哭泣,其实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TA一张面纸,TA会感觉被你接纳,终于有人可以让TA大哭一场,心中的刺痛便得以疏解。此时还要告诉TA,哭泣、悲伤、内疚等都是人在痛苦时的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不是软弱,这是正常的。
5、深呼吸
助其慢慢闭上眼睛做深呼吸,聆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可避免不良体验在自己心理上造成过久的影响,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6、看专业精神心理医生
公众发生焦虑抑郁怎么办?
面对此突发事件,公众可能会产生焦虑不安、害怕恐惧、抑郁失眠等不良情绪反应。为此,我们为公众提供以下心理援助指南。
一、正视和接纳负面情绪
面对突发事件,产生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我们要学会正视这种情绪,不要对自己的焦虑过于担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持续存在且难以自我调节,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提示这些负面情绪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的征兆,应积极主动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二、定时定量获取权威信息,避免信息过载
我们要坚持“不信谣,不传谣”,只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如果发现自己每天刷信息停不下来,就要注意,适当减少关于信息的获取量。我们可以每天固定一、两个时间点,获取一定量的相关信息。过多摄入灾情相关信息,会产生“信息过载”,不仅会增加自身焦虑,更可能导致他人的焦虑也进一步上升。
三、重视提高免疫力的“三大法宝”
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是增强身体和心理免疫力的“三大法宝”。
1、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2、保证良好的睡眠。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红枣、莲子、香蕉、热牛奶等食物,或在睡前做一些拉伸锻炼、听听轻音乐及阅读,有助于镇静安眠、提高睡眠质量。
3、保持适当运动。可以选择跑步、跳绳、开合跳、交叉跳、高抬腿、俯卧撑、平板支撑、卷腹、深蹲、瑜伽等练习。
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家庭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积极的互动;其次,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同事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培养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最后,可以寻求社会上相关组织、机构的支持和帮助,进行心理疏导,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
五、积极寻求心理援助资源
如有需要可以积极寻找缓解紧张情绪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主办单位:阜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海州区矿工大街2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swjw@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0202000069号 辽ICP备2021000734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11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265160 网站举报邮箱:fxwjw@fxwj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