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汤的“讲究”

日期: 2020-09-10 浏览量:284 来源:市卫健委疾控科 文字大小:

“汤”是中国人餐桌上必备的一道膳食,在很多人眼里,“汤”是一种无所不能的东西但是,大家从来没想过,汤喝的方法不对,也是会“伤人”的!

1. 胡乱喝汤,就是“玩命”

因为菜汤不但咸,而且油,喝了之后,无形中增加了油和盐的摄入,对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来说十分不利。而对于有心力衰竭的人来说,大量喝汤时,过快地摄入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会增加心衰发作的风险。所以,医生建议,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这类心脏疾病的人平时不要大量喝汤,每次一小碗就差不多了,菜汤也一样。

此外,这些人喝汤也得注意:

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甜汤;高血压适合没有油、没有盐的汤;

痛风患者少喝肉汤、鱼汤、豆腐汤和海鲜汤;肾功能、肝功能不全者要少喝汤。人喝进去的水是靠肾脏代谢的,一次喝太多,容易引起致水钠潴留,导致身体浮肿,增加心脏负担;肝功能不好者,尤其是白蛋白较低的人,由于其血管渗透压低,一次喝太多汤,易引起腹水、胸水。

2.“掏空”健康的喝汤误区

误区一:汤的颜色越白越滋补

猪蹄汤、骨头汤熬得越白,说明里面的脂肪含量越高,对于三高人群来说,这类汤要少喝,最好不要喝。

误区二:只喝汤不吃肉

很多人认为,煮汤时食材的精华全都会熬进水里,剩下的全是没用的渣。但事实并非如此,有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的汤,最主要的成分是盐、油,85%的蛋白质仍然在肉里面。 

误区三:喝骨头汤可以补钙

骨头里面的钙质很难溶解到汤里面,就算啃骨头也补不了钙。和大多数汤水一样,骨头汤以盐、脂肪、嘌呤为主,对于三高人群、肥胖人群来说,喝骨头汤会导致盐超标。

误区四:荤汤比素汤更有营养

其实,不论是荤汤还是汤,营养差不了多少,都是盐、油、水等。真正有营养差异的,还是汤里的不同材料。

误区五:汤水泡饭

用汤把饭泡软,食用时减少了咀嚼过程,这会给胃的消化增加负担,时间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误区六:煲汤越久营养越丰富

煲汤时间过长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增加痛风的风险,同时食物中的营养也会慢慢流失。

3.这么喝汤才健康

1)注意时间

饭前喝汤,最佳时间是饭前20分钟左右;而饭后喝汤,最佳时间是饭后10分钟左右,或是在快吃饱的时候,用少量汤结束一餐。

2)不要喝太多

每餐喝汤半碗为宜,因为大量喝汤,会冲淡胃液,加重肠胃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不要喝太油腻的汤

清淡、少油的汤,如紫菜汤、瓜汤之类的,最适合大家喝。如果是鸡汤、肉汤,一定要撇掉多余的浮油再喝,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