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蚊子”凶猛 当心乙脑找上孩子

日期: 2018-09-24 浏览量:181 文字大小:

              秋高气爽的天气渐渐来临,气候慢慢变得凉爽、干燥,但是可恶的蚊子却没有因此而消失。人们都说“最毒不过秋蚊子!”被秋蚊子咬一口,不仅要红肿好几天,这些可怕的蚊子还会携带各种病菌,带来诸如乙脑等传染病。 乙脑是怎样一种疾病?怎样传播的?如何预防呢?现在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下乙脑相关知识吧。
      乙脑全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流行于夏秋季,具有发病急、进程快、疫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秋季已至,蚊虫凶猛,阻击乙脑不容忽视。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什么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称为日本脑炎、乙脑,主要传播媒介是蚊子,猪是乙脑的主要扩散宿主,感染有乙脑病毒的猪可提供大量病毒给蚊子,再经蚊子叮咬传染给人。

大多数人类感染都是无症状的或是引起非特异性发热疾病。不到 1% 的感染导致有症状的神经侵袭性疾病。当出现神经系统疾病时,通常会非常严重,病死率很高,而存活者中也常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通过接种乙脑疫苗和防蚊措施可以预防。
     乙脑的流行特征 
      乙脑的流行季节为每年7-9月,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乙脑通过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乙脑发病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但近年来成人发病呈现增多趋势。

乙脑的临床表现

乙脑发病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体温通常在39℃以上并持续不退)、剧烈头痛、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并可以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早期诊治是乙脑治疗的关键

乙脑发病初1-2日常有发热、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与感冒相似。多数乙脑发病后4到10天症状会加重,有的甚至会出现昏迷、抽搐和呼吸衰竭。在夏秋季,如果遇到发病比较急,出现高烧、头痛的病人,就要及时送往医院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如何预防乙脑?

      1.做好防蚊、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保持家畜、禽舍的卫生,消除积水,填平洼地。使用纱窗、蚊帐、蚊香、涂擦驱蚊剂等措施防止被蚊虫叮咬。

      2.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 注射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关键,目前乙脑的免疫程序为8月龄、2周岁分别接种一针次乙脑减毒活疫苗。儿童应接种乙型脑炎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特别是流动人口,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乙脑疫苗注入后1个月左右方能生效,故应在流行季节到来前l~2个月接种
      3.流行季节出现持续高热、头痛、抽搐等类似症状,应立即送医就诊,及早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接种乙脑疫苗应注意

 

 

1.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


2.8个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以及来自非流行地区的其他健康人群均为接种对象。


3.疫苗不良反应较少,乙脑疫苗接种注意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烧, 但一般不超过2天 , 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4.患发烧、 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及心、肝、肾等疾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均不可注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这是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需特别注意的。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