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15年成效显著

日期: 2025-05-08 浏览量:31 来源:阜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科 责任编辑:许桓 文字大小:

  自2009年国家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阜新市作为辽西北资源型转型城市,紧扣“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主线,形成“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特色路径。通过持续优化服务体系、深化医防融合,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至76%,人均预期寿命从72.5岁增至77.8岁,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健康支撑样板”。

  自2009年国家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阜新市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多元(中央财政5亿多元、市级配套1亿多元),覆盖全市160万常住人口,重点服务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9类人群。截至2025年,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39.1万余份,建档率达88%,年均服务量从2009年的50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100万人次,形成“城乡全覆盖、服务全周期”的公卫服务体系。

  阜新市以“强基层、提质量、促健康”为核心,实施三大改革举措:

  一是政策机制创新强基层。率先建立市县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中心,指导全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阶段扩容服务包:2009年提供9类服务,2015年扩展至12类,础服务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理念,旨在通过均等化服务降低疾病负担,尤其惠及弱势群体。

  二是精准施策增效提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体,多年来阜新市卫健委以“优质服务基层行”“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卫生“强基”行动为抓手持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了基本标准,15家机构通过国家推荐标准。累计建强乡镇卫生院28家、村卫生室566所。

  三是多元协同共筑促健康。阜新市卫健委筹措资金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个人健康档案公开。加强家庭医生签约宣传,现有家庭医生团队510个,家庭医生人数1395人。结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突出专科引领重点抓好慢病管理工作,完成软硬升级,给部分村卫生室配备心电图机,提升远程诊疗服务能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开展2019年度全省绩效评价排名第三、2020年度全省排名第四、2022年度全省排名第四、2021年度全省排名第八、2023年度全省排名第八。近年来全市的项目执行效果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基本公卫资金和基本药物资金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重影响了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项目执行效果有显著下降、尤其是慢病随访次数不够、健康管理不规范。

  15年的工作也取得一些工作成效积累了工作经验。

  一是服务覆盖广,财政投入持续增长。人均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15元提升至2025年的90元,累计投入超10亿元,惠及全市160余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从初期不足60%升至2024年的88.38%,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52%,实现健康信息动态管理。

  二是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成效突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3%、80%,控制率超70%,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妇幼健康管理,新生儿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均超98%,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达100%。老年人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8%,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74%以上老年群体。

  三是疾病预防能力全面提升。阜新市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系统强化疾病预防能力建设,形成“防、控、管”一体化格局,传染病报告率、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连续多年保持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效率居全省前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7%,社区随访依从性显著提升。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2024年两类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3%、80%,血压、血糖控制率超70%。阜新市通过“精准防控+科技赋能”,筑牢疾病预防屏障,为区域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四是居民健康素养显著改善。健康教育活动覆盖超百万人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从50%提升至85%,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健康宣教覆盖广、形式新。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1689种,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超300场、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00余次,覆盖居民超百万人次。结合数字化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微信群推送个性化健康知识,居民慢性病预防、合理膳食等核心知识普及率显著提高。阜新市以“精准宣教+主动服务”双轮驱动,有效破解居民健康意识薄弱难题,为基层健康素养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阜新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注重“防-治-管”闭环:通过“村级筛查+县级诊疗+市级督导”形式,加强了慢病管理,在基层卫生工作中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多名村医屡获国家级、省级荣誉:太平区村医白亮2019年获省五一劳动奖章;阜新县村医孙向玉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乡村医生、2020年被辽宁省总工会授予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10月被授予“辽宁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彰武县村医梁春荣2021年获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获辽宁好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国好医生等诸多殊荣。2024年全省唯一荣获“白求恩奖章”的村医。

  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协调项目资金拨付。市卫健委定期召开资金落实调度会,每季度通报资金落实情况,给各县区政府发布两项资金落实情况提示函;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和市财政局开展专项督查,将督察结果以书面形式分别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报告。联合市财政局督促各县区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并制定《阜新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建立资金分配与绩效挂钩机制。优化考核机制。将项目资金落实情况纳入县区政府绩效考核,对排名后两位的县区扣减项目资金,后两名的县区每低于全市平均分1分扣减应拨付资金总费用的0.5%,用于奖励前两名的县区。

  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薪资待遇,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不断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充分利用大专院校资源,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提高培养人数及质量,提升职业发展前景,鼓励和引导更优秀的人才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扎根于服务基层卫生事业,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素质。建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从人才队伍建设、薪酬制度、人员培训等入手,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政策扶持,建立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机制;优先培养本地户籍学生就读全科临床医学专业,提高农村基层本地全科人才培养比重;突破事业编制所限,采用待遇相当于事业编的备案制招聘人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级比例,加大晋职晋级机率。

  三是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居民就医环境,提高就医满意度。扎实推进社区医院建设,确保每个县(区)建好一所社区医院。建议加强财力保障,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四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完善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规范医共体内部管理,持续推进医共体内部精细化管理,夯实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个共同体,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到2025年底,全市至少5家乡镇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建议加大对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推动医学影像中心、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药品中心等共享中心开展业务,实现医共体内信息化互联互通,打通医共体“神经脉络”,打造成辽西乃至全省标杆。

  五是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群众知晓率;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列为民生领域资金管理和市县(区)政府绩效考核重点内容,加大项目资金保障监管力度,确保市级及以上项目补助经费足额配套拨付基层使用。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群众知晓率。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使百姓更多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各类健康知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使更多百姓了解并愿意接受项目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十五年深耕,阜新市基本公卫服务从“保基本”迈向“优质量”,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注入健康动能。未来,阜新将紧扣“健康中国”战略,以数字化转型为翼,以基层能力提升为基,持续探索“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基本公卫服务新模式,为辽西北乃全省基本公卫工作贡献“阜新经验”。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